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北魏佛教藝術專題研究
BUDDHIST ART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 
開課學期
99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藝術史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李玉 
課號
ARHY7084 
課程識別碼
141 M142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樂學館205 
備註
總人數限15人,外系限5人。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北方鮮卑族拓跋珪率族人由蒙古南下,結束了十六國時期北方紛亂的情況,統治華北,建立了北魏(386-534)。北魏自開國皇帝道武帝始,大部分的皇帝均信奉佛教,並利用佛教收攬人心,上行下效,佛教流行。由於北魏的佛教發展偏重宗教行為,所以當時佛寺石窟林立,造像之風盛行,氣勢恢宏的雲岡石窟、溫文秀雅的龍門雕刻、琳瑯滿目的敦煌壁畫,以及眾多的造像遺存都是北魏佛教的豐富資產,為我們研究北魏藝術與佛教的一手資料。本課程旨在討論北魏佛教美術的風格源流和發展、地區特色、圖像特徵、義理意涵等。此外,北魏時期,西方僧侶不絕於履,至華傳教,東西往來頻仍;同時,當時雖然南北政治對峙,但是二者在文化上的交往卻從未斷絕,所以北魏佛教美術與西域和南朝的關係,也是將是本課程討論的一個重要課題。 

課程目標
課程要求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一、中、日文參考書目
塚本善隆,《望月佛教大辭典》,東京,1974 (十版)
佛光大辭典編輯委員會,《佛光大辭典》,高雄大樹:佛光山,198-。
楊衒之,《洛陽伽藍記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,No. 2092,Vol. 51。
法顯,《高僧法顯傳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,No. 2085,Vol. 51。
慧皎,《高僧傳》,《大正新脩大藏經》,No. 2059,Vol. 50。
道宣,《續高僧傳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,No. 2060,Vol. 50。
道世,《法苑珠林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,No. 2122,Vol. 53。
玄奘,《大唐西域記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,No. 2087,Vol. 51。
魏收,《魏書》卷一一四〈釋老志〉
湯用彤,《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63。
李玉珉,《中國佛教美術論文索引》,新竹:覺風佛教藝術基金會,1997。
佐和隆研,《佛像圖典》,東京,1962。
大村西崖,《中國美術史彫塑篇》,東京:國書刊行會復刻,1966。
松原三郎,《中国仏教雕刻史論》,東京:吉川弘文館,1995。
常盤大定.關野貞,《中國文化史蹟》,京都:法藏館,1976(復刻)。
國家文物局教育處編,《佛教石窟考古概要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93。
李玉珉.葛婉章.顏娟英,《金銅佛特展目錄》,台北:國立故宮博物院,1987
金維諾.羅世平,《中國宗教美術史》,南昌,1995
金維諾,《中國古代佛雕:佛造像樣式與風格》,北京,2002
溫玉成,《中國石窟與文化藝術》,上海,1993
李玉珉,《中國佛教美術史》,台北,2001
宿白,《中國石窟寺研究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96。
水野清一,《中國の佛教美術》,東京:平凡社,1968。
吉村怜,《中國佛教圖像の研究》,東京:東方書店,1983。
吳焯,《佛教東傳與中國佛教藝術》,杭州:浙江人民出版社,1991。
金申,《中國歷代紀年佛像圖典》,北京:1995
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,《中國美術全集.雕塑編3.魏晉南北朝雕塑》,北京:人民美術出版社,1988。
巫鴻主編,《漢唐之間的宗教藝術與考古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0
宿白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編輯委員會,《宿白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2
馬世長,《中國佛教石窟考古文集》,新竹:覺風佛教藝術基金會,2001
吉村怜,《中國佛教圖像の研究》,東京,1983
〔日本〕吉村怜著.卞立強.趙瓊譯,《天人誕生圖研究--東亞佛教美術史論文集》,北京,2002
新疆茲石窟研究所編著,《克孜爾石窟內容總錄》,烏魯木齊,2000
中國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 ,《中國壁畫全集.新疆.6吐魯番》,瀋陽:遼寧美術出版社、新疆人民出版社,1990。
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等,《中國石窟.克孜爾石窟一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89。
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等,《中國石窟.克孜爾石窟二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96。
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.拜城縣克孜爾千佛洞文物保管所.北京大學考古系編,《中國石窟.克孜爾石窟三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97。
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,《中國美術全集.繪畫編16.新疆石窟壁畫》,北京:人民美術出版社,1989。
宮治昭,《涅槃と彌勒の圖像學》,東京:吉川弘文館,1992。
敦煌研究院.甘肅省博物館編,《武威天梯山石窟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0
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,《河西石窟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87
甘肅省文物工作隊.炳靈寺文物保管所,《中國石窟.永靖炳靈寺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89。
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,《中國美術全集.雕塑編9.炳靈寺等石窟雕塑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89。
松本榮一,《燉煌畫の研究》,東京:東京文化學院東京研究所,1937。
敦煌文物研究所編,《中國石窟.敦煌莫高窟》,第一冊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82。
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,《中國美術全集.雕塑編7.敦煌彩塑》,北京:人民美術出版社,1989。
水野清一.長廣敏雄,《雲岡石窟》,京都: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,1951-1954。
雲岡石窟文物保管所,《中國石窟.雲岡石窟(一)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91。
雲岡石窟文物保管所,《中國石窟.雲岡石窟(二)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94。
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,《中國美術全集.雕塑編10.雲岡石窟雕刻》,北京:人民美術出版社,1988。
水野清一.長廣敏雄,《龍門石窟の研究》,京都:同朋舍,1941。
龍門文物保管所.北京大學考古系,《中國石窟.龍門石窟(一)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91。
劉景龍編著,《古陽洞》,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02。
劉景龍編著,《蓮花洞》,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02。
劉景龍編著,《賓陽中洞》,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03。
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,《中國美術全集.雕塑編11.龍門石窟雕刻》,北京:人民美術出版社,1988。
河南省文物研究所,《中國石窟.鞏縣石窟寺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89。
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,《中國美術全集.雕塑編13.鞏縣天龍山響堂山安陽石窟雕刻》,北京:人民美術出版社,1988。
天水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,《中國石窟--麥積山石窟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98。
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,《中國美術全集.雕塑編8.麥積山石窟雕塑》,北京:人民美術出版社,1988。
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,《中國美術全集.繪畫編17.麥積山等石窟壁畫》,北京:人民美術出版社,1987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,《北魏洛陽永寧寺:1979∼1994年考古發掘報告》,北京: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,1996。
楊伯達著.松原三郎譯,《埋もれた中國石佛の研究》,東京:東京美術,1985。
宿白等,《盛世重光: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》,北京:中國歷史博物館.北京華觀藝術品有限公司.山東青州市博物館,1999。
青州市博物館編,《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藝術》,濟南:山東美術出版社,1999。

二、西文參考書目
Abe, Stanley K., Ordinary Images, Chicago: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2002.
Bhattacharyya, Benoytosh. The Indian Buddhist Iconography, Oxford, 1924.
Getty, Alice, The Gods of Northern Buddhism, Rutland.Tokyo: Charles E. Tuttle Company, 1962 (reprint).
Saunders, E. Dale, Mudra: a Study of Symbolic Gestures in Japanese Buddhist Sculpture, New York: Pantheon Books, 1960.
Soothill, W. E., A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t Terms, Taipei, 1976 (reprint).
Baker, Janet Ed., The Flowering of a Foreign Faith: New Studies in Chinese Buddhist Art, Mumbai: Marg Publications, 1998.
O’Neill, John P. ed., Along the Ancient Silk Routes: from the West Berlin State Museum, New York: the Metropolitan Museum, 1982.
Lefebvre d'Argence, Rene-yvon ed., Chinese, Korean and Japanese Sculpture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, San Francisco, San Francisco: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, 1974.
Pelliot, Paul, Les Grottes de Touen-houng, Paris, 1914-1924.
Rhie, Marylin Martin, Early Buddhist Art of Chinese & Central Asia,2 Volumes, Leiden.Boston.Köln: Brill, 1999 & 2002.
Sickman, L. and Soper, A. C.,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China, 3rd ed. Baltimore, Penguin Books Inc., 1968.
Siren, Owvald, 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, Bangkok: SDI Publications,1998 (reprint).
Soper, A. C., Literary Evidence for Early Buddhist Art in China, Ascona: Artibus Asiae Publishers, 1959.
Zyrcher, E., The Buddhist Conquest of China, Leiden: E. J. Brill, 1972.

三、重要學報與雜誌
《文物》
《考古》
《敦煌研究》
《佛教藝術》
《美術史研究》
《藝術史研究》
Artibus Asiae
Arts of Asia
Oriental Art
Orientations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7  課程簡介  
第2週
9/24  中亞石窟 
第3週
10/01  十六國時期的佛教藝術 
第4週
10/08  十六國時期的石窟藝術 
第5週
10/15  敦煌石窟(一)北朝第一期窟 
第6週
10/22  北魏佛教造像的風格發展 
第7週
10/29  北魏佛教造像的區域特色 
第8週
11/05  敦煌石窟(二)北朝第二期窟 
第9週
11/12  雲岡石窟(一)第一期窟洞 
第10週
11/19  雲岡石窟(二)第二期窟洞 
第11週
11/26  雲岡石窟與龍門石窟的關係 
第12週
12/03  龍門石窟北魏窟的特色 
第13週
12/10  鞏縣石窟 
第14週
12/17  南、北佛教藝術的交流 
第15週
12/24  麥積山石窟
 
第16週
12/31  北魏佛教圖像學 
第17週
1/07  學生期末口頭報告(一) 
第18週
  學生期末口頭報告(二)